开篇语:三亚崖州中心渔港是我国距离南海渔场最近的国家中心渔港,它的规划港区用地约1663亩,估算总投资33.8亿元,主要包括渔港主体工程、生产配套设施、保障性住房、市政配套设施工程。这个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渔港,未来配套全部投入使用后,还将推动三亚多业态的港城、产城融合发展,使崖州湾新区成为三亚‘十三五’‘十四五’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城市建设亮点。 9月1日,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开港“满月”,在一个月时间里,新渔港给渔民、渔企,以及当地百姓带来哪些改变?南海网即日起将全方位多角度采访、报道,解读新渔港投产带来的影响,以及新渔港在三亚城市发展和国际旅游岛建设中发挥的作用。 凌晨的三亚中心渔港交易繁忙。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刚刚从渔船上卸下的渔货。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三亚9月1日消息(南海网记者叶俊一)凌晨3点,天色未亮,,三亚崖州中心渔港已灯火通明彷如白昼,人声鼎沸恰似过年。正式开港仅一个月时间,但崖州中心渔港已经娴熟地奏响了“渔货交易进行曲”。 海风搅动着寂静的黑夜,远处的大海更加望不到边。要不是一艘艘渔船正泛着五颜六色的“星光”,很容易让人产生置身于天涯海角的错觉。 各式各样的海鲜散发着浓郁气味,尤其是在靠近渔港的地方,海风与海鲜在此交汇,最能体现渔港特色的“海味”也由此散发。 高大的灯柱默默目送一阵阵“海味”离开,又静静迎接一批批“渔客”到来。在它们的照射下,长1000余米、宽10米的渔港作业区域格外明亮。 渔婆们在挑选渔货。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一个戴着斗笠的妇女急匆匆行走,她的右手用一根绳子拉着一个空箩筐,稍等片刻,箩筐里便会装满海鲜。一辆脚踏三轮车从前方缓缓驶来,车上整齐地码放着一摞摞白色泡沫箱,不用多久,箱子内的海鲜就会被运送至外地。 收购和渔民进行交易。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作业区域两侧设有多个摊位,鱿鱼、带鱼、墨鱼、螃蟹等各式海鲜琳琅满目。发动机声、喇叭声、叫卖声此起彼伏,崖州中心渔港的上空漂浮着“渔货交易进行曲”。伴随着快速的节奏,在靠近渔船的一侧摊位,渔贩们打开手电细心熟练地挑选满意的海产品;渔婆们站在中心位置,同时与几个渔贩“唇枪舌剑”、讨价还价;忙碌了数天的船老大则坐在护堤上或者船上,安静地注视着这无比热闹的交易场面。 看着眼前的一切,港门村村民李亚亮还是觉得不可思议。“根本想不到会这么热闹,要知道原来这个地方就是一片片荒滩、荒地,晚上看不见一点灯光,村民也很少来这里。”说话间,李亚亮递给一个渔民一瓶矿泉水。原来,他和妻子趁着渔港开港的时机,在渔港摆了一个零售摊位。和李亚亮一样,越来越多的附近村民也走上这片“曾经很少来”的土地,参与到这支“渔货交易进行曲”中。 从渔船上卸下的一筐筐海鱼。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天空逐渐明亮起来,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的交易中心大楼内,收购商邓建财指挥着工人们将刚刚收购的海鲜分拣、装箱、打包,依靠便利的物流服务,这些海鲜将很快被运至广州。从事渔货收购20余年的他,分销商遍布广州、厦门等多个沿海城市。“不愁没销路,就怕没货源。”如今,邓建财的主要任务就是在凌晨2时至上午8时,渔货交易期间寻觅到卖相好、品质优、价格适中的货源。 工人在对收购的海鱼进行包装冷藏。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开港一个月,崖州中心渔港为宁远河带来了渔船、渔民、渔贩,渔货交易进行时的热闹场景每天都在上演。一个月的时间里,崖州中心渔港的各个参与者、服务机构、设施设备也在不断磨合,不久的未来,一个集生产作业、后勤补给、冷藏加工、防灾减灾、休闲渔业及旅游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渔港将屹立在三亚宁远河入海口。 刚刚从渔船上卸下的渔货将被送往市场销售。南海网记者邓松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