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先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 洋浦保税港区积极打造海南自贸港“样板间”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金昌波 周元 林书喜 时间:2021-01-31 07:50:55
率先实施“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洋浦保税港区积极打造海南自贸港“样板间”—— 全力烧开洋浦保税港区“这壶水” ■ 海南日报记者 金昌波 周元 林书喜 一片面积不足2.3平方公里的区域里,13个重点项目正同时施工作业: 澳斯卡百万吨健康油脂加工项目工地里,3个直径28米的散粕仓即将封顶,预计今年4月全面投产。从开工到投产只用6个半月,相当于业内同等规模建厂时间的三分之一; 总投资2.8亿元的高端商品展销项目“SECOO寺库”,装修工程已进入尾声。“等室内加固装修好,我们就安排产品进驻。”寺库集团洋浦项目负责人孙雅楠说。 …… 塔吊林立、卡车穿梭、机器轰鸣,洋浦保税港区里,好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 自去年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发布以来,洋浦保税港区率先试行“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货物进出境管理制度,并实行相关税费优惠政策。洋浦,坚决担当起打造自贸港建设先行区、示范区的重要使命。 重大决策激荡建设热潮。省委书记沈晓明提出“集中力量把洋浦保税港区这壶水烧开”“打造自贸港建设的样板间”等一系列要求,并多次到保税港区调研、现场办公,反复强调要把流量做起来作为头等大事,充分释放自贸港政策效应,为保税港区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数次提到洋浦的亮点成绩,省长冯飞在部署今年工作时指出,推广洋浦保税港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至其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此外,海关、商务、金融、海事等各部门积极支持解决保税港区建设存在的问题。 半年多来,洋浦经济开发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建设好洋浦保税港区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全力推进“做大经济流量”和“政策压力测试”两大核心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近日,小铲滩码头,轮船在装卸集装箱。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固灶生火 软、硬环境“两手抓”,为政策落地创造良好条件 烧开洋浦保税港区这“一小壶水”,为何如此重要? 洋浦经济开发区工委书记周军平坦言:“从这一生动而形象的比喻中,感受到强烈的紧迫感。” “海南自贸港发展的窗口期只有5年,若不抓紧,机遇稍纵即逝。”周军平说,洋浦保税港区是目前真正实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的区域,具有唯一性。省委、省政府坚持小切口、大纵深,提出在这里打造“样板间”,就是希望集中力量烧开这“一小壶水”,落实早期安排、争取早期收获,体现自贸港政策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提振社会各界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信心。 为此,洋浦把加快建设好洋浦保税港区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为“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的落地实施创造良好条件。 全面提升“硬”环境—— 洋浦保税港区加快标准厂房、保税仓等硬件设施建设,原有6栋2.5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得到修整,新建成6栋4.6万平方米标准厂房,另有3栋标准厂房、3栋海外仓及1栋公共查验监管仓库正在建设。建成后,整个标准厂房面积将超15万平方米。同时,全面完善监管查验设施,盘活现有土地、厂房等资源,保税港区整体风貌得到了全面提升。 着力增强“软”实力—— “从把事情办成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洋浦在全区范围内大力弘扬“快准实好”的作风,在建立“一周听一次汇报、做一次部署、集中解决一次问题”的“四个一”周例会工作机制的同时,从海关、市场监督管理局、税务局、保税港区发展局等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建营商环境服务团队,全力当好服务企业发展的“店小二”。 跟踪督办。通过企业反映诉求24小时内响应机制,给每家重点企业配备一名联络员,主动了解诉求,当天反馈的问题当天跟踪解决; 特事特办。在主要资料齐全、次要资料暂缺的情况下,根据申请事项的条件分类实行“容缺审批”和“容缺办结”; 好事快办。年加工100万吨的澳斯卡粮油项目在开工前,投资方三次更换项目用地。从完成换地到开工建设,洋浦只用了不到一个月。 “在别的地方,更换项目用地手续复杂,但在洋浦,我们提出请求后第二天就安排落实了。”海南澳斯卡国际粮油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慧称赞这是“神速”:“洋浦高效率、周到的服务,更加坚定了我扎根发展的决心。” 添柴旺火 发挥政策“磁力”作用,全力做大“流量” 洋浦保税港区“这壶水”要烧得开,“柴火”充足非常重要。副省长沈丹阳提出洋浦保税港区各项指标要在2020年底实现倍增的目标要求,并多次现场协调解决问题。 在海南建设自贸港需要解决一个突出问题,便是“流量”不足。洋浦亦是如此。要想把“流量”做起来,必须充分发挥自贸港政策的驱动力。 政策的“力量”有多大?张慧当着海南日报记者的面,算了一笔账:“通过加工增值内销免征关税政策,公司每生产1吨产品可以综合节省近300元的成本。按照一个月9万吨的产能,每月可增加约2700万元的利润。” 张慧介绍,项目引进了大量国际先进技术与设备,全面投产后可日加工菜籽油3000吨,是国内乃至世界菜籽油最大生产线之一,“在产品方面,除了提供绿色健康的食用油,还将朝着洗护用品、日化品等深加工方向发展,进一步提高附加值。” 看得见的政策“红利”,让企业增强了发展信心;实际检验的成功案例,让产业发展的思路进一步廓清。 “洋浦保税港区的核心政策在于加工增值规则,这对一些以进口原料为主、关税较高的生产项目吸引力非常大。”洋浦自贸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洋浦坚持谋定后动,突出适用政策这一导向,大力引进高端旅游消费品制造、绿色食品加工、大健康保健品生产、高端医疗设备制造等制造业。 “在招商选商的过程中,我们高度重视引进企业的质量,把更多眼光投向细分领域的‘单项冠军’。”负责招商工作的洋浦国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港区内已聚集了一批符合“高质量、高附加值、高技术”要求的生产项目,例如国药集团大健康产业研发生产总部项目、沃尔金顿高精密光学玻璃3D打印产业项目、江苏玉玲珑琥珀和田玉高端旅游消费品加工项目等,“这些项目均已开工建设,不仅做大了洋浦‘经济流量’,也积极回应了人民日益升级的消费需求。” 无独有偶,在其他领域,随着自贸港“重磅”政策的落地,一大批与自贸港政策相配套的产业正加速培育—— 引进卓志全球优品分拨中心等项目,利用“一线放开、区内自由”等政策发展跨境电商和保税维修再制造产业; 签约陆侨集团“前店-中厨-后厂”模式综合项目,引进洋浦国际葡萄酒交易平台项目,利用“允许区内设立营利性商业消费设施”等政策发展免税消费业态; 利用“中国洋浦港”船籍港等政策发展船舶注册相关产业,目前已登记25艘; 利用保税油加注、启运港退税等政策发展中转集拼业态,多家企业表达合作意愿; 利用“跨境资金流动自由”等政策,发展新型离岸国际贸易业态,全年完成83笔合计11.35亿美元的离岸贸易业务,为海南省2019年全年收支额的7倍有余; …… “流量”渐成,火势趋旺。2020年,洋浦保税港区经济指标实现成倍增长,其中新增注册企业502家,相比存量企业增长3倍;完成进出口总值21亿元,较去年同比(下同)增长4.6倍;完成企业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同比增长30倍;新增注册外资企业17家,到位外资1.9亿美元。 防风护火 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坚持管得住才放得开 想把水烧开,除了火要旺,还得持续不断加热,不能中途让大风把火吹灭了。 “政策压力测试”是洋浦保税港区建设的两大核心任务之一。对此,洋浦保税港区全力做好风险防控工作,在“管得住”的前提下,实现“放得开”。 建立协同共管机制。依托洋浦保税港区管理机构建立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搭建统一规范、真实可靠的信息底账库,实现政府部门、口岸监管机构及区内企业之间信息的互联互通、数据可溯、责任可究,建立地方主管、多部门协同监管、企业自管的机制。2020年9月28日,洋浦保税港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一期)已顺利上线试运行。 加强围网管理,强化卡口的作用。目前洋浦保税港区已沿隔离围网设置了视频监控系统和周界报警系统,并在卡口、仓库、码头泊位作业区等地共设置了300多个与海关联网的视频监控系统。日常工作中,洋浦港海关根据业务动态明确了视频监控重点,加强重点区域视频监控巡查力度,坚决做到“管得住才放得开”。 “今年1月15日,保税港区新卡口、视频监控中心、查验场地、道路设施、围网等基础和监管设施已完成验收,为承接更高水平先行先试打下良好基础。下一步,洋浦港海关将继续大力支持港区用足用好自贸港政策优势,加大业务和模式创新改革力度。” 洋浦港海关副关长蔡春妮说。 洋浦保税港区“这壶水”能否率先烧开,关系到各界对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信心。如今,随着政策的不断落地,项目的不断建设、投产,这壶水的温度越来越高,因此下一步既要继续“加热”,也需适当“添水”,让“壶”的容量越来越大,影响越来越大。 “洋浦保税港区占地只有2.3平方公里,容量有限,业态代表性不多。”周军平说,“十四五”期间,洋浦将继续盘活、用足保税港区的现有闲置土地、厂房资源,同时谋划扩区,吸引、容纳更多的业态、居民,为自贸港全岛封关运行更好地进行压力测试。此外,还计划将保税港区的政策效益外溢到整个洋浦开发区,把健康食品加工制造业、高端旅游消费品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打造成百亿级产业,下决心将新型离岸国际贸易培育成千亿级产业。 “我们将继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在管住‘二线’的基础上,继续放开‘一线’,推动洋浦和保税港区的建设走得更稳更远。”周军平说。 (海南日报洋浦1月30日电)
责任编辑:林芳羽 |